返回網站

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的結合有哪些形式?

broken image

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的結合主要包括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醫療機構內設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協議合作、醫療機構轉型發展、新辦醫養結合養老機構、“ 互聯網+養老” 服務平台六種形式。

1.養老服務機構內設醫療管理機構

在我國,最常見的模式是在養老機構中設立老年醫院、康複醫院、療養院和護理醫院,並引進專業醫療隊運作。長者醫療券餘額查詢內設醫療機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養老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但面臨著衛生、民政等多部門管理的困難。而內置的醫療機構要籌集部分私人、基層、小型養老機構的時間、人力和資金成本。

對此,建議完善政府管理機制,與衛生、骨灰龕價錢健康、民政等部門合作,在擴大機構醫保定點范圍、確定合理的醫保支付方式、降低養老成本、加強養老機構醫務人員隊伍建設等方面探索路徑、創新模式。

2.醫療機構內設養老機構

目前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主要有兩種方式:在公立醫院增設老年康複中心或老年護理院等服務機構,在公立醫院為民辦養老機構提供場地服務。醫療券網上申請這種模式一方面可以共享醫療機構的醫療資源,合理利用相關醫保政策;另一方面,一般的常規診療可以在養老機構進行,避免了老人在醫院排隊治療的麻煩。

但是,這種模式也存在病床數量有限公司以及對於某些民營機構不能區分養老和住院,套用醫保基金等問題。 對此,建議加強政府部門監管,全方位優化醫療養老資源合理配置,完善醫療技術服務工作制度,在服務研究內容、方式和過程等方面進行教育引導和規范 。

3.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協議合作

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的協議合作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醫療機構為養老機構預約開通綠色通道;二是社區醫療機構與小型養老機構或日間照料中心合作;第三,公立醫院派幾個醫生護士組成“小分隊”,長期待在養老院。

這種協同合作模式可以拓寬醫療服務的供應渠道,形成雙贏局面。但它也面臨著如何實現醫療服務與醫療服務的無縫銜接的問題。

建議在合作的動態組織、約束和協調方面構建合作機制框架;在深入合作中,協議雙方應細化合作方式和內容,明確各自責任,規避合作風險。

4.醫療機構轉型發展

發展以老年照料和康複為主的康複院或老年患者護理院,是深化醫改和完善醫療環境衛生管理服務質量體系的 重要研究內容,是為了能夠滿足照護和康複市場的需求。

但是,醫療機構在轉型和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康複護理專業技能水平低,二是沒有建立以醫院為單位的雙向轉診制度,三是服務價格體系不健全。康複護理服務存在范圍窄、覆蓋面小、價格高等問題。

對此,首先,轉型醫院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其次,政府要發揮政策引導和調控作用,幫助中小醫療機構轉型;再次,要建立完善的分級診療制度;最後,要培養一支專業的護理康複人才隊伍。

5.新辦醫養結合養老機構

在新建養老機構中引入社會資本,包括新建政府和新建社會資本,既可以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又可以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在政策的支持下,社會資本不僅可以降低運營成本,還可以增加社會效益,實現“雙贏”

但是,對社會發展資本興辦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機構在性質進行界定、監管、醫保銜接工作等方面還沒有一個具體的規范性文件, “ 多頭監管” 帶來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此外,營利目的與公益性目的的矛盾,高額的費用管理壓力等問題都不利於吸引社會主義資本辦醫養結合養老金融機構。

為此,政府應加強政策指導,發布一些具體的規范性指導文件,增強優惠力度。例如,政府可以為醫療和養老機構提供優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和財政補貼。

6.“ 互聯網+養老” 服務平台

“互聯網+養老” 通過建設“ 互聯網+養老” 服務平台,向老人提供養老服務。 通過養老服務信息數據化,使供需匹配更精准和高效,從而打破養老空間限制,完善家庭養老功能,監督養老服務質量。
現階段,這種服務模式還面臨老年人信任度比較低,未建立規范系統的定價標准和支付體系,以及民政、衛健等部門之間的信息系統彼此獨立運行或有限開放等問題。
對此,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建立協調機制,利用社會力量,整合碎片化的服務資源,打破信息壁壘,完善平台服務內容與形式;另一方面,要建立保障體系,保障平台建設的合法性和規范性。

 

相關文章: